70-80(28/39)
立在陈塘关的四面八方。迎来送往的商队和行脚商人,可以选择任意一个城门进出,不过,更多的人会选择绕行一周,从正门进,因为盐场便在正门内不远处,他们都想见识一番海水晒盐的法子。
图南并不藏私,这海水晒盐的法子看着简单,其中的门道却也不少,所以,即便其他人依葫芦画瓢的也用海水晒盐,所得到的雪花盐,却远不如陈塘关盐场所产的纯净,再刨去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,竟好似没什么赚头,众人也不再去干这吃力不讨好的活计了,从陈塘关这里以批发价大量购买雪花盐,再转手卖出去,这才是他们应该走的致富之路啊!
也因为这地理位置的优越性,所以小吃街的选址便也在此。
仿照后市小吃街的套路,先预留出一条极为宽敞的道路。
这路面也是水泥铺的,极为平整,不论刮风下雨或是极端恶劣天气,这地上都不会泥泞不堪,马匹等牲畜更容易通行,行人也避免了弄脏鞋袜、裤脚,甚至滑倒的风险。
道路两旁则是画风整齐统一的小房子,从外观上瞧,各家各户的整体模样都是一样的,只在店铺名称和占地面积上有差别,区别不大。
可里头的装修却是各个小吃店的老板自己定的,千奇百怪,各有特色,只是因着没几家铺子开门,所以总显得有些冷清。
道路两旁的小吃店虽然还未开业,生意冷清,可小吃店前却有无数流动餐车,这流动餐车倒像是缩小版的,长了脚的小吃店似的。
这流动餐车上卖的吃食,便是对应的小吃店正式开业之后会售卖的招牌美味,如今,使用这流动餐车,一是为了试营业,根据顾客的反馈调整菜色,二也是因为流动餐车的流动性更强,可以满城跑,也算是给自己的小店铺打打广告。
图南提前请木工打造了类似于后世小摊贩所用的流动餐车,只是如今的流动餐车采用的都是全木质结构,而车轮,图南本想采用橡胶,但实在是没能找到制作橡胶所需要的原料,所以只能够烦请如今的工匠师傅将车轮修得圆一点,再圆一点,用来减少路上的颠簸。
不过好在劳动人民尤其是技术工种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,图南看到工人们所制造出来的这一批流动餐车,虽然在推动轮子的时候仍然会有轻微的卡顿,但已然是远远超出预期的神乎其技了,而这样子的流动餐车,和后世的比起来,也就仅仅是少一个橡胶圈来防震、减震罢了,一口吃不成个胖子,如今,这样的流动餐车便已然很好了。
这小吃街上第一批开美食铺子的商户大多都是图南的老熟人,以胖大娘为首,当初那些快吃不饱饭的妇人,因为图南留下的制作美食的法子找到了谋生之道,厨艺不错的,每个人都支起了一个像胖大娘那样的小摊子,攒下些银钱来,便租了陈十三建在这里的铺子,也算是自己当老板,不用再看他人的脸色了。
剩下的那些厨艺不佳的,要不便专心致志地种植、培育图南留下的那些珍稀的种子,例如辣椒,花椒,黄瓜,胡萝卜,洋葱等等,然后再卖给小吃铺子的老板,成为了这些店主的供货商,要不便跟在后厨帮忙打打下手,帮忙切菜,洗碗,端盆子之类的,虽然赚的肯定不如自己开铺子来得多,好歹是旱涝保收,也算稳定,众人之间也没有什么红眼病或嫉妒心理在,氛围倒是和乐融融。
图南转悠了一圈,尝了几家流动餐车做的食物,觉得手艺都不错,当即放心了大半。
而光有这些流动餐车和小吃铺子还不够,在整座陈塘关的中心,还有一座新建的“东海龙宫”。
东海龙宫三太子敖丙,得知了图南要建小吃街的消息,当即也想要盘一个铺子,可无奈东海的“麻辣东海大鳌虾”“一虾三吃”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