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0-160(15/56)
氛忽的诡异起来。就在这份安静中,众人听到司马维冷笑了声,“说来也奇怪,匈奴不去攻家门口的凉州,反而绕路来攻中卫。”
他这话分明在暗指凉州跟匈奴有什么勾结。
淳于敏再也忍不住站起了身,“司马维,你在阴阳怪气什么?”
司马维一脸坦然地道:“我只是在说发生的事实。”
为什么不攻凉州攻中卫,你心里没点数吗?淳于敏恨恨地想。
“议事就议事,你这样子成何体统。”崔司徒斥了淳于敏一句,转而朝司马维道,“匈奴大军必定不止一路,或许早已兵临凉州了,只是路途遥远军报暂未抵达而已,你是陛下的肱股之臣,更当慎言。”
崔司徒一发话,司马维也不好继续编排了,不着痕迹地看了上头的梁帝一眼。
除了增兵,何人统帅也是个问题。
“周侯勇武,威望能服人,不如由他当任大将军?”淳于敏道。
周侯即周纪,周琼之子,自五十年前随太-祖起兵,为梁国江山立下汗马功劳,周家世代掌军,周纪当年亦随父征战沙场多年,这些年一直统领着北军,实战经验丰富,是当今最有威望的老将,若他来当大将军,应该没有将士不服。
不少人点头以示赞同。
赵雍却忽然出座,“陛下,周老将军年事已高,将近七旬,恐怕不妥。”
“周老将军年纪虽大,身体还硬朗着。”淳于敏反驳。
“打战夙兴夜寐,周老将军这般年纪,怎可叫他再受此累,再者刀剑无眼,有个万一,教陛下于心何忍,我大梁这么多将士,非要逼个七旬老人上战场?”
淳于敏只觉他在强词夺理,气红了脸,“周老将军只需把控大局,何须他亲自上阵杀敌,凉州侯也近七旬,却能领凉州军击退匈奴,可见领兵作战跟年龄
无关。”
赵雍听到这话,嘴角闪过一个短促的笑。
本来他还怕其余人也站出来反对自己,有了淳于敏这句话,再多人相劝都没用了,哼!
果然,吵了片刻,梁帝最终开口了,“赵卿说得不错,周纪年事已高,还是叫他安享晚年吧,你们重新推举个得用的。”
淳于敏不可置信地看了眼皇帝,最终却只能颓然地垂下眼,后面他也不说话了,任由朝臣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。
耳边嘈嘈杂杂,他却莫名想起桓均。
他比桓均空长几岁,二人都拜师在大儒崔呈门下,在他书屋中读过书,入朝后意见颇为相合,很有几分交情。
当初他得知桓均竟要主动离开长安去南边任职,还劝了几句,当时桓均问他:“你以为司马维所献赈灾之策如何?”
他当时答不上话,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事。
桓均又道:“皇帝同意了,百官也同意了。”
他有些狼狈地移开了视线。
“长安已无我展翅之日。”桓均最后道。
淳于敏现在体会到他当时的心情了,自己什么都做不了,只能眼睁睁看着朝堂上这些人为了各自的算计,一点点蚕食大梁江山。
议到最后,梁帝最终决定委任关内侯何炀为大将军,又选了左右将军,分别是周纪之子周泓,赵雍之弟赵卞。
周泓在北军任中尉,弃了周纪不用,折中之后让他儿子统领北军。
赵雍跟赵贞是堂兄弟,赵贞被贬后,赵氏一族就变成了赵雍独大。
赵家其他人虽没过错,可赵贞之事让整个赵氏一族蒙羞,赵雍选择逢迎皇帝,后面果然得到了重用。